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华强商城公众号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元器件移动商城,随时随地采购

华强商城M站

元器件移动商城,随时随地采购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芯八哥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专注电子产业链,坚持深度原创

华强微电子公众号

专注电子产业链,
坚持深度原创

电子元器件原材料采购信息平台

华强电子网公众号

电子元器件原材料采购
信息平台

NB-IoT模组,蓝海还未开启就已进入红海?

来源:网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8-10-08

摘要: 9月份的一次大规模的NB-IoT模组招标,催生了一场模组厂商的价格血拼,然而价格已不再是NB-IoT产业发展的壁垒。

  9月份的一次大规模的NB-IoT模组招标,催生了一场模组厂商的价格血拼,然而价格已不再是NB-IoT产业发展的壁垒。

nbiot.jpg

  9月1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联通300万片NB-IoT模组招标结果出炉,中标企业大多最终以低于30元/片价格入选。从NB-IoT问世起,“低成本”就成为一个典型的标签,而这个低成本最多的解释就是模组成本低于5美元,因为业界不少人认为5美元是一个分水岭,当NB-IoT模组达到低于5美元的水平时,NB-IoT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低于5美元这一目标已经达到,但似乎爆发式增长还未到来。随着模组价格的持续下探,可以说成本对NB-IoT产业发展的形成的壁垒越来越小,未来的关注点应该更多聚焦于需求的挖掘。

  需求驱动还是供给催生的规模? 

  300万片规模的招标已创下了NB-IoT模组集中采购的记录,而且30元以下的价格也远低于预期的5美元,不过,这300万片的数字来自何处?若是下游用户已有自发的需求,不论每一用户规模大小如何,则可以说是初步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是明显的需求驱动形成的真实规模;若仅是根据一些意向性的项目,预估可能形成300万的需求量,则依然是供给方努力去催熟市场形成的规模预期。

  可以看出,这最终是一个框架性的协议,300万只是预估数量,而且执行周期到今年年底。首先,从合同签订至年底期间,中国联通不会将这300万片NB-IoT模组购入形成库存,而只是依据项目进展按需提货提供给需求方;其次,到今年年底合同到期,最终真实采购数量是截止12月31日产生的订单,模组厂商也没法确定截止年底其供货数量。那么,300万片可以看作是一个上限,但好像并没有设置采购的下限。若是设置了采购下限,则模组厂商截止年底至少有一个保底的供货数量。

  NB-IoT在目前发展阶段中,依然呈现的是供给推动强于需求驱动的态势。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即截止年底实际订单接近于0(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则12月31日后合同到期,这一过程双方并没有违约。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招标形成的合同更类似于一种期权合约,采购方在12月31日前有权按中标价采购300万片以内任何数量的模组。正如金融市场中采用期权作为避险工具一样,当实际需求关系并不确定时,类似的框架性协议也成为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 

  蓝海还未开启就已进入红海

  当然,设置的最高投标限价35元的参考意义有限,因为所有参与方知道贴着35元报价就是徒劳,报价远远低于这个参考限价才有可能入选。最终结果出炉后,还是让业界大吃一惊,惊的是最低价格远超预期,多家已低于成本价。即使300万片能够大部分落地,从当前BOM成本计算,不用说有利润,厂商每片还要倒贴好几块钱。

  或许是因为预期本次中标后实际的模组需求量并不大,或许是本次中标的战略意义重大,抑或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将这部分亏损补充回来,企业做出了低于成本价投标的决策。不过,如果按这样的节奏走下去,每一次大规模的招标,充斥着低于成本的低价,NB-IoT这个产业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此前屡次出现的“0元中标”政务云项目,很多被解读为有“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商业模式,但对于模组企业来说,低价中标后似乎并不能发挥“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最终亏损的苦果只能自己承担。

  在过去的两年中,不少厂商受到市场繁荣假象的刺激,纷纷投身NB-IoT模组市场,截止目前,国内已有超过30家厂商进入这一领域,结果进来后发现市场容量增长远低于预期,而竞争对手却比比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这一市场的蓝海还未开启,价格厮杀先进入红海,成本价已经不是底价,底价似乎看不到底。 

  在以NB-IoT为代表的物联网这一轮热潮中,模组企业是一个非常“受伤”的群体,在过去两年中业界不少观点认为NB-IoT发展速度太慢源于模组成本太高,让模组企业承担着压力,但成本并非模组企业一己之力能够实现。模组厂商可谓是承受了压力、做出了贡献,但相应地却很难获得收益,因为各种杀价的竞争让各家对价格完全失控。数位模组企业的负责人曾经表示:模组应该也有一个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规范市场环境,对于各种恶性的市场竞争行为有所遏制。

  物联网模组作为加速设备和应用开发的中间产品,由于其进入门槛不高,因此不会形成超额利润,其规模经济特点非常明显。过去十多年中,2G模组价格的下降就伴随着规模效应的扩大,让那几家传统蜂窝模组企业实现稳定的收益。目前超过30家的NB-IoT企业数量,一定不会形成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模组领域的洗牌在所难免,最终会形成少数几家的产业形态。但是,通过低于成本价恶性竞争击垮对手的洗牌方式不是可持续的,这样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下行通道已开启,模组价格不再是一个壁垒

  虽然说存在低于成本的报价,但从本次招标的报价可以看出,NB-IoT模组实际成本已经下探至30元左右。从去年10月超过60元的成本,不出一年时间成本已下降了一半,进入了预期的5美元以内,而且从目前态势来看,NB-IoT模组价格还会继续下行。

  价格下行通道已经开启,一方面源于上游芯片领域多家供应商加入,目前已形成超过10家芯片厂商具备供货能力的状态,厂家之间的竞争让芯片价格大幅下滑,而且经过2年的研发和迭代,最新的芯片设计也实现了很多优化,对成本的降低也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模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自建生产工厂、设计流程简化等。

  在笔者看来,价格已经不再是NB-IoT产业发展的壁垒,因为按此下降趋势,NB-IoT模组成本会逐渐接近于2G模组,而此时的壁垒是需求不足,最终价格下探至2G以下还是需要大规模的需求。

  大家还记得去年运营商发布的NB-IoT模组补贴计划吗?设想一个场景:以中国移动为例,10亿元专项补贴NB-IoT模组,目前模组为30元/片的价格,假设每个模组补贴10元,则该专项资金可以直接补贴的模组规模为1亿片,价格直接降到20元/片。这仅仅是补贴直接覆盖的规模和价格,这1亿片模组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可以有效摊销模组厂商的固定成本,其撬动作用非常明显,一定能够带动模组价格迅速降至20元以下,甚至低于2G模组。但是,如果这样的情景发生了,这1亿片价格低至20元的模组用于哪些终端、哪些行业、哪些应用中?能有多少真实需求来消化这1亿片模组?短期内可以通过补贴将模组价格拉低至2G水平,但短期内不一定有规模化的应用来消化这些模组。因此,最终补贴也是根据应用落地情况按需提供的。

  从这个角度看,NB-IoT模组价格已经不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壁垒了,需求不足才是壁垒。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供给方推进了大量示范性项目,比如深圳水务、福州燃气、鹰潭智慧城市、智能路灯、智慧消防等,全国各地的同行业受邀去这些示范项目所在地进行参观学习,那么这些示范性项目是否转化为规模化需求?或者还发现其他规模化需求行业。

  一次大规模的NB-IoT模组招标,催生了一场模组厂商的价格血拼,然而价格已不再是NB-IoT产业发展的壁垒,希望将对价格的敏感性转化到对需求的敏感性上面来。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强商城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修改或删除。

社群二维码

关注“华强商城“微信公众号

调查问卷

请问您是:

您希望看到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