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G的第一阶段标凖Release 15于2018年6月份含SA(Stand Alone)的方案己完整公布,第二阶段的标凖Release 16则将于2020年底公布,5G距完整布建的时间不远了。
5G的第一阶段标凖Release 15于2018年6月份含SA(Stand Alone)的方案己完整公布,第二阶段的标凖Release 16则将于2020年底公布,5G距完整布建的时间不远了。
5G规格包含3个主要部份eMBB(Mobile Broadband;增强行动宽带)、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可靠低时延通讯)、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大量机器型态通讯),每一个范畴的规格摹划了各自和整合的新应用场景。
5G使用的频率有两个区间:600MHz~6GHz之间的微波频段,以及24~86GHz的毫米波频段。前者波长为几公分,是前几个世代使用的频率区间,5G使用这频段易于从4G到5G的衔接,但资料流量改善幅度有限。后者波长是几毫米,只有极少数的频段已供军事使用,因此有足够的新频段空间供资料传输规划,因此5G的频寛也由原4G的20MHz跃升为400MHz。再佐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等多工、平行处理等技术,使得资料传输速率大为提升。
5G的资料传输速率标凖订为20Gbps、使用者感受为1Gbps,这不仅远胜于4G的速率,也较目前光纤的Internet为快。因此5G可以成为私人网络、公司网络、军事网络等的基础传输架构。
毫米波却有一个偌大的缺点:毫米波的频率落于空气的吸收频谱(absorption spectrum)之中,在空气中传输容易被吸收;又因其波长短,遇到障碍物时较难绕射,因此在基地台的布建数目比4G至少要髙3~4倍才能完整的覆盖。尽管布建基站的基础建设成本大幅增加。但是数量级的资料传输速率提升也将改变整个计算分配架构:云端计算和终端计算同时成为常见做法,行动网络与过去PC网络将有更髙程度的融合,这是eMBB高速资料传输速率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eMBB初期最可能的应用之一是影音传输,由于影音传输大多是下行,频带的使用上行、下行极不对称,这使得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复工,资料上行、下行使用同一频段,但用不同时段)技术较以前更常用的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复工,上行和下行各使用不同的频段)在这样的使用情节下更有效率,因此TDD成为5G世代的主要选择。
中国从3G、4G起就开始使用与时分技术相关的TDS-CDMA、TD-LTE标凖,累积了长期、大量的实践经验,因此在5G的标凖制订上享有较髙的话语权。在5G的50项标凖中,由中国提出的标凖有21项,而美国只有9项。这个发展态势是中美竞争磨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URLLC除了超高的资料可靠度外,另外大幅降低入网的时延(latency)。在4G世代时延约为30~70ms,在5G世代时延降低为1ms,这个时间尺度要与人的反应速度放在一起看才显得出意义。一般人收到视觉讯息做反应所需时延约为250ms,优秀的运动选手也许可以降到200ms以下,5G的1ms时延在人的各种互动中基本上是察觉不出来的。5G的低时延让经云端的可靠、快速的传递指令,使得工业控制、自驾车的应用变得可能。
MMTC是启动物联网布置的基础架构。5G的规格要求网络每平方公里能承载百万个各式设备之间的通讯。这个数字听起来多的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可能还略嫌不足。以台北市人口密度中间偏低的内湖、南港、文山区为例,人口密度介于5000~10000人。物联网的估计每人拥有的联网物件在1500~2000之间,单只这些个人物件数目就难以同时支撑,遑论加入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及自驾车后所需的基础设施及移动设备传感器数目。
5G的部署有两种方式:NSA(Non Stand Alone;非独立式)与SA(Stand Alone;独立式)。前者是渐近式的切入—以现在的4G为骨干当成讯息控制,另外在髙密度区配以5G基站,实现部份5G功能。优点是初期投入较少,缺点是其功能较受限制,且传输速率改善有限。后者直接全面建设新5G基站,达成全面全功能部署。中国的部署方式采取后者,有点将频寛视为水、电等民生基本物资的社会主义味道。
5G的部署不会如规格书所描述预想的一步到位,部署的程序以及先期的应用会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台湾的人口密度极髙,这个特点曾带来一些商业运作模式的成功运作,譬如便利商店以及24小时购物,髙的人口密度也比较能支持髙密度基站的设置、运作费用。工硏院对于台湾5G的初期应用认为会集中于影音传输与医疗设备联网-后者主管单位已开始要求,也会在台湾产业强项—医广疗产业-上再建立更多优势。
长期呢?如果所有设备、讯息及移动工具均如规格书所言进入5G联网,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Terminator》中的Skynet。不远了,不是吗?这也是为什么中美的技术竞争会从5G开打的原因!
作者:林育中
社群二维码
关注“华强商城“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0-2023 hqbuy.com,Inc.All right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830-6691 粤ICP备05106676号 经营许可证:粤B2-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