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制造业因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得以翻转传统制造流程,让生产线未来可具备认知、预测、自主反应之能力。
制造业因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得以翻转传统制造流程,让生产线未来可具备认知、预测、自主反应之能力。但也因为许多新技术的导入,为让新旧系统得以无缝融合,产业链也起了一丝变化,过去以软硬件为主的系统整合商角色,将逐步构成远比过去更复杂多样的生态系,例如从软硬件整合的考虑进一步串联至人文科技,因而让新兴系统整合商的角色在智能制造需求中出线。
为满足少量多样、弹性制造、客制化等要求,包括整合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生产设备联网、机台及产线运作可视化、生产设备稼动率管理、设备预测维护、智能自动化检测等各类智能制造应用方案,已逐渐在台湾制造业扩散。
而促成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零组件如搜集各种数据所需的感测组件、模块与装置制造商,中游设备系统包括设备制造商、实现万物联网与数据储存分析的物联网方案与应用平台厂商,包括工业计算机与嵌入式运算装置、物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软件系统业者如ERP、MES等OT与IT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仿真软件等。
至于下游应用整合领域中,未来则因应跨界融合的制造技术,而逐步构成远比过去更复杂多样的生态系。工研院产科国际所所长苏孟宗因此观察,过去系统整合商的角色多专精于自动化系统与软件系统整合,但未来智能制造不仅聚焦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端与边缘运算等技术,其中更纳入云端平台与资通讯服务,这已不单只是软硬件整合如此简单,因而看好将衍生如数字化系统整合商的新兴角色出线。
甚至在人机协作趋势下,人因工程也被视为未来系统整合考虑的因素之一,但这是过去传统制造从未设想过的新兴领域。智能制造不仅需仰赖IT技术转型数字化,在人机互动与体验的优化上更需要人因工程技术的导入。
东海大学教授李永辉举例,像在鸿海集团内部便设有人因工程中心,协助各事业群以人因角度着手,改善产线中不符合人性化的作业环境,提高员工在工作时的舒适与满意度。用户体验可能将是未来智能制造一门新显学,因此东海大学去年也在台中软件园区成立用户体验设计基地(IMUX)协助智能机械业者设计出符合现代制造需求的人机互动体验,而其所成立的数字创新研究所也为招揽数字科技所需的跨领域人才。
社群二维码
关注“华强商城“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0-2023 hqbuy.com,Inc.All right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830-6691 粤ICP备05106676号 经营许可证:粤B2-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