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伟达今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4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英伟达第一财季营收为71.9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2.88亿美元相比下降13%。
今天早间消息,英伟达今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4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英伟达第一财季营收为71.9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2.88亿美元相比下降13%,与上一财季的60.51亿美元相比增长19%;净利润为20.4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6.18亿美元相比增长26%,与上一财季的14.14亿美元相比增长44%。
按业务部门划分,英伟达第一财季游戏业务营收为22.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8%,但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22%;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42.8亿美元,创下公司历史上的新纪录,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18%;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为2.9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3%,但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31%;汽车业务营收为2.9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4%,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1%。
英伟达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和营收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并且该公司对2024财年第二财季营收作出的展望也远超预期,从而推动其盘后股价大幅上涨逾28%,突破52周最高价。
据悉,英伟达财报发布后1个小时股价狂飙30%,市值增加了2200亿美元。相比之下,这是英伟达竞争对手们的市值:
1.AMD:1750亿美元
2.英特尔:1200亿美元
3.美光:730亿美元
换言之,英伟达财报后涨出一个AMD,近两个英特尔,三个美光…
*免责声明:本文消息源自新浪科技、华尔街见闻,由华强微电子整理,消息未经官方证实,仅供交流学习之用。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华强商城“微信公众号
据业内消息人士称,以最急件处理等级(SHR)的英伟达订单大量涌入,将台积电5nm工艺平台的产能利用率推高至接近满负荷。
通过对击穿电压和线性度的综合考量,地芯科技以创新的架构设计,攻克了CMOS PA可靠性和线性度的主要矛盾,成功解决了世界级难题,让CMOS工艺PA进入主流射频前端市场成为可能。
分销商作为上游芯片原厂和下游终端客户中间重要的枢纽,由于利润微薄其对于市场的供需敏感度异常之高,参考其最新的主流元器件分销商库存变化,希望可以一窥当前元器件供应链最新发展态势。
日前,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产品进行了网络安全审查。审查发现,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我国国家安全。为此,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的结论。
为了紧抓新能源时代的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及行业市场份额,赛米控和丹佛斯硅动力在2022年宣布合并。通过此次合并,赛米控—丹佛斯将产生1+1>2的协同发展效果,未来五年公司的业务量将实现翻倍增长,以跻身电力电子龙头企业之列。
美国在去年对向中国出口芯片设备实施全面限制之后,又拉拢日本、荷兰这两大坐拥全球头部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国家,对中国芯片供应升起更大的技术铁幕。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也是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两国业界长期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融合关系。
3月31日,中国网信网发文称,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防范产品问题隐患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美光公司(Micron)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预计到2025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208亿美元,国内MCU企业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从上市的MCU公司2023年Q1的表现来看,专注于消费类市场的公司仍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车规级MCU产品成为头部厂商跨越周期的重要突破口。青黄不接之下,属于国内MCU上市公司的修炼之路仍然漫长。
警惕!这些车规芯片型号量升价降,消费芯片有回升势头 | 周行情96期
海思是华为的全资芯片子公司,承担着为华为系统(包括手机)供应芯片的重任;而麒麟芯片,则是华为于2019年推出的一款旗舰芯片。这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麒麟芯片无法代工生产,其库存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资料显示,瑞萨电子在过去十年的前五年一直是最大的MCU供应商,霸主地位可谓是牢不可破,但在2016年,NXP与Freescale的强强联手不仅让瑞萨电子痛失MCU龙头宝座,还蚕食了其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市场,要知道在2014年以前瑞萨电子控制了全球车用MCU芯片市场近40%的份额。
copyright 2010-2021 hqhuy.com,Inc.All right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830-6691 粤ICP备05106676号 经营许可证:粤B2-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