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华强商城公众号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元器件移动商城,随时随地采购

华强商城M站

元器件移动商城,随时随地采购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芯八哥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专注电子产业链,坚持深度原创

华强微电子公众号

专注电子产业链,
坚持深度原创

电子元器件原材料采购信息平台

华强电子网公众号

电子元器件原材料采购
信息平台

造芯之路太烧钱 紫光集团“合纵连横”抱团打天下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8-08-13

摘要: 近日,日月光投控公告称,将以29.18亿元新台币(约9534万美元),向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出售旗下公司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30%股权。

  芯片,又称集成电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多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为了拥有中国“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成效并不显著。据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有近90%的芯片是进口或在华外企生产的,而中国国产芯片只占到本土需求的8%左右。核心芯片受制于人,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使我国相关产业很难摆脱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处境。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目前产业界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发展思路:一条是以清华紫光为代表的并购扩张之路;另一条是以华为等为代表的自主研发之路。相比后者“苦行僧式的探索”,紫光集团的造芯之路更像“赌徒式的投资”,合并收购的新闻不绝入耳,巨额投资引爆眼球。

中国芯

  近日,日月光投控公告称,将以29.18亿元新台币(约9534万美元),向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出售旗下公司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30%股权。日月新投控表示,此次交易是“以策略结盟方式拓展市场”。可见,在经历过多次巨资并购后,紫光集团的“合纵连横”战略优势正逐步走向现实。

  连横:“并购狂人”押宝中国芯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紫光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紫光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改称清华紫光总公司,2005年改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

  赵伟国“掌舵”紫光集团后,自2013年以来,就以大规模的并购闻名。2013年12月、2014年7月、2015年5月,紫光集团先后宣布出价17.8亿美元、9.07亿美元、25亿美元,完成对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锐迪科和惠普旗下新华三51%股权的收购。三次并购案成功以后,紫光两年内迅速完成芯片(集成电路)领域的生态布局,用51.9亿美元砸出了“中国芯”雏形,并储备了云计算服务国产替代的基础平台。

  初尝甜头后,紫光集团一掷千金的举动有增无减,董事长赵伟国也被称为“并购狂人”。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到2018年初,紫光系共投资16家(不包括后期暂停或终止的),斥资近千亿元。其中,芯片领域就有11家,先后十多次举牌上市公司。
  “十年以前,中国拿100亿美金干一家企业非常困难,但是我们今天开始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8月11日晚间,紫光集团董事、联席总裁王慧轩在一场论坛上公开表示,集成电路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资本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合纵:“从芯到云” 智能产业链初见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紫光、日月光控股合作案是紫光集团与日月光投控的再度“牵手”。去年11月,日月光与矽品的合并案正式获得了中国大陆商务部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与此同时,矽品还宣布以10.26亿人民币出售子公司矽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30%股权给紫光集团。

  对于本次紫光以9534万美元收购日月新半导体30%股权,出售后苏州日月新的股权结构不改变,仍然是日月光投控为大股东,持有70%股权。这足以证明合并案“梅开二度”并不是某一方的强势举措,而是双方强强联合、互惠共赢的共识所致。

  日月光是台湾一家半导体封装与测试制造服务公司,提供半导体客户包括芯片前段测试及晶圆针测至后段之封装、材料及成品测试的一元化服务。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封装与测试大厂,掌握中国内地快速的成长市场契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日月光希望通过本次股份转,为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带来便利性。

  紫光方面,自今年5月8日起,紫光国芯的证券简称由“紫光国芯”变更为“紫光国微”。公告称,在“从芯到云”总体战略的部署下,紫光集团将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业务,进一步打造垂直整合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目前,紫光集团正积极扩展通讯、物联网、射频芯片,以及内存、储存设备、服务器、安全管理系统等领域,全面布局“从芯到云”的智能产业链。通过本次投资苏州日月新,紫光集团也可深入布局封装测试业务,并完善集成产业集群。

  小结

  总的来说,从规模来看,紫光已成为中国出货量最大的综合性芯片企业:紫光展锐已经实现手机芯片出货超过6亿颗,排在全球第三;紫光旗下其他芯片如智能卡、FPGA、物联网芯片等是国内第一,并初步形成了存储芯片产业生态。

  但是,相比英特尔、三星等芯片巨头,紫光还有差距。紫光集团标榜以“国际并购+自主创新”为双轮驱动,巨资并购是安排得不少,但自主创新的动力依旧不足,“从芯到云”的智能产业链也只是初见雏形。

  因此,“紫光们”要实现芯片雄心,尚需十年甚至更久的艰苦奋斗。赵伟国对此也有清醒认识。正如他所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我们期待紫光能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闯出一条自主创新、打破垄断的新道路。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强商城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修改或删除。

社群二维码

关注“华强商城“微信公众号

调查问卷

请问您是:

您希望看到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