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天,天岳先进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开盘直接破发,股价跌超5%。盘中震荡拉升,截至发稿,天岳先进涨8.47%,报89.80元。公告披露,天岳先进本次发行价格82.79元/股,本次科创板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汽车产业链
今天,天岳先进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开盘直接破发,股价跌超5%。盘中震荡拉升,截至发稿,天岳先进涨8.47%,报89.80元。
公告披露,天岳先进本次发行价格82.79元/股,本次科创板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
汽车产业链“新宠”?
不难发现,天岳先进成立于2010年,主营业务是宽禁带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应用于微波电子、电力电子等领域。
早在上周,编者也留意到,天岳先进公布的战略投资者缴款认购的名单中,赫然出现了宁德时代、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各“大佬”的身影。毕竟,广祺柒号、问鼎投资分别隶属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旗下机构。
来源:天岳先进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另一家SiC衬底厂商同光股份同样获得了车企的投资。长城汽车作为领投方入股同光股份,聚焦SiC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应用。同光股份第一个扩产项目涞源工厂已于去年投入运行;同时,公司还在规划继续推进扩产,预计SiC单晶衬底年产能可达60万片。
当前新能源汽车赛道火热,天岳先进的产品碳化硅衬底是宽禁带半导体的核心材料,而碳化硅半导体相对于当前汽车领域使用的硅半导体而言,更加节能、耐高温、耐高压等,因此,天岳先进等厂商成为各大车企的“新宠”。
然而,产品所处赛道火热,并不等于一帆风顺,在天岳先进发展过程中,近3年亏损约9亿元,刚于2021年上半年实现盈利。
编者了解到,目前,天岳先进主要产品为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的销售金额及占比较小。
关键的是,客户集中度高是天岳先进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另外,在设备生产方面,较为依赖国外企业等。
不仅如此,由于起步较晚,天岳先进产品技术与全球行业龙头相比存在差距。以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为例,在4英寸至6英寸衬底的量产时间上,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分别早于天岳先进10年以上及7年以上;截至目前,天岳先进尚不具备8英寸衬底的量产能力,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已于2019年或以前具备8英寸衬底量产能力。
因此,“新宠”的短板也是不能忽视的,天岳先进的新股也遭遇了网上部分投资者2000多万元的弃购。
扩产加速,碳化硅何时逆袭?
编者也认为,一直被外界诟病碳化硅材料成本较高的特性,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改善。碳化硅效能的提升给整车带来的降本效应,也能抵消器件本身的成本增加,因此采用碳化硅器件并不会大幅提高整车成本。
另外,不同于传统Si材料,SiC衬底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近五成。例如,SiC 6英寸晶圆总成本约6400元,其中衬底+外延价值量在3840元左右。
关键的是,预计衬底成本每年以10%-20%的速度下行,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叠加新能源汽车拉动,预计2022年碳化硅将迎来增长拐点,市场空间约为7-10亿美元;2024-2026年为加速成长期,市场空间约15亿美元。
为此,编者获悉,天岳先进此次IPO拟募资20亿元,投建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毕竟,据机构测算,仅碳化硅器件中的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即将从2019年的5.41亿美金增长至2025年的25.62亿美金,复合年增长率约30%。器件及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出碳化硅衬底材料的旺盛需求。
显然,随着市场开启,全球碳化硅产能供给不足,为了保证碳化硅衬底供给,满足尤其是汽车等工业客户未来几年增长需求,各大厂商纷纷开始扩产。
实际上,天岳先进报告期末的产能利用率饱和,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下游客户的紧迫需求,以及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地位。在产业链的景气程度持续向好的背景下,碳化硅衬底产品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的来说,考虑到天岳先进在国内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的龙头地位,半绝缘型稳步增长,导电型产能扩张叠加国产替代需求旺盛,2022-2023年订单将加速放量,后续成长确定性高。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华强商城“微信公众号
说到操作系统,除了苹果的IOS、安卓的Android,不得不提中国本土企业自行研发的华为鸿蒙(HarmonyOS)。5月24日,有消息称华为鸿蒙系统掌舵人王成录已从华为离职,加入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开鸿”)。鸿蒙野心,
海外大厂安森美、英飞凌等纷纷传出IGBT订单接不过来的消息。“IGBT订单确实很多,我们已经满产了,现在重点聚焦高端客户和高门槛市场。”士兰微相关人士表示。华润微相关人士也表示,由于汽车和光伏需求增加明显,IGBT订单增长很快,做不过来。
市场分析机构Future Horizons分析师Malcom Penn表示,高通胀下半年打击半导体市场,预计明年衰退23%;4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下滑12.1%(国家统计局);去年中国大陆本土IC公司产能价值国内占比仅为6.6%(iC Insights);芯片可能与2023年出现产能过剩(Gartner);中国疫情管控严重影响韩国零部件供应商。
5月23日消息,A股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韦尔股份公告,其全资企业绍兴韦豪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以不超40亿元增持北京君正股票,且增持后累计持有北京君正股份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不超总股本的10.38%。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不构
近年来,随着AIoT、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化应用,全球数据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存储产品的需求。根据IDC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数据圈(以数据圈代表每年被创建、采集或是复制的数据集合)将从2018年的32ZB增至2025年的175ZB。我国产生的数据量也将从2018年的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
汇顶科技2021年总研发投入19.82亿元,占比总营业收入的34.69%!基于多年的战略布局和持续高研发投入,汇顶科技在安全、连接、感知等IoT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公司将继续围绕“传感、计算、连接、安全”四个方向的核心技术,
在持续多轮涨价潮之下,一向低调的工控市场,自年初以来海外工控企业经过多轮涨价之后,国内工控厂商也逐渐出现涨价苗头,“风雨欲来”。
业内周知,自2021第四季度以来,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不断走弱,终端厂商由前三季的加大备货力度,迅速进入去库存化的阶段。受消费电子疲软的影响,上游电子元器件不管是销量还是价格也都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5月19日消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参加All in Sumit技术大会时透露,目前参加FSD Beta测试的车主大约有10万人,所以规模并不小。但到今年年底,将把测试人数扩大到约100万人。不过,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在昨(18)日表示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变革的持续演进,新能源车产销量不断超预期。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了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幅度超过了2019年的全年水平。
5月18日,据日经亚洲最新消息,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指出,包括尚未确认的订单在内,2022年1-3月积压订单金额从前一季的310亿欧元成长19.4%至370亿欧元。而这些订单当中,超过五成是汽车相关产品
copyright 2010-2021 hqhuy.com,Inc.All right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830-6691 粤ICP备05106676号 经营许可证:粤B2-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