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华强商城公众号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元器件移动商城,随时随地采购

华强商城M站

元器件移动商城,随时随地采购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芯八哥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专注电子产业链,坚持深度原创

华强微电子公众号

专注电子产业链,
坚持深度原创

电子元器件原材料采购信息平台

华强电子网公众号

电子元器件原材料采购
信息平台

用分流稳压器(U1)代替功率放大器电路中常用的晶体管,提高了限流精度

来源:analog 发布时间:2023-08-08

摘要: 在发射极跟随器中加入限流电路可以保护通管和下游电路免受过大的电流损坏。实现这种限流的经典方法是在通管的发射极和电路输出之间增加一个镇流器电阻,然后用一个小信号晶体管监测电阻降。参见图1所示的功率放大器(或线性稳压器)中的R4和Q2。

在发射极跟随器中加入限流电路可以保护通管和下游电路免受过大的电流损坏。实现这种限流的经典方法是在通管的发射极和电路输出之间增加一个镇流器电阻,然后用一个小信号晶体管监测电阻降。参见图1所示的功率放大器(或线性稳压器)中的R4和Q2。


图1所示  一个小信号晶体管(Q2)为这个功率放大器提供了一个输出电流限制

不幸的是,小信号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设置了该电路的电流限制阈值。该V(BE)具有众所周知的-2mV/°C的温度系数,这会导致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电流极限的实质性变化。

可调分流稳压器(图2中的U1)比小信号晶体管更适合感应电流。选择该IC是因为其低输入阈值(0.6V),低于普通分流稳压器(1.25V至2.5V)。此外,集成电路的独立电源输入允许它在内部输出晶体管接近饱和时保持精度。


图2 用分流稳压器(U1)代替图1电路中的Q2提高了限流精度

图3比较了图1的小信号晶体管版本和图2的分流稳压器版本的限流精度。晶体管版本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显示出25%的电流限制阈值变化,而分流稳压器在该范围内提供优于2%的精度(忽略感测电阻的温度系数)。


图3  图1(上走线)和图2(下走线)电路的限流精度与温度的关系

2006年2月2日版的EDN上出现了一篇类似的文章“设计理念”。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强商城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修改或删除。

社群二维码

关注“华强商城“微信公众号

调查问卷

请问您是:

您希望看到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