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产业互联网平台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元器件移动商城,随时随地采购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专注电子产业链,坚持深度原创
电子元器件原材料采购信息平台
步入2023年第三季度,近几年缺芯“主角”MCU量稳价跌,整体供需逐渐回归常态,未来需求走势将向何方?
据yolegroup最新报告显示,MCU市场收入超越了大流行的影响,但通货膨胀仍然是2023年的一个问题。预计2023年竞争将十分激烈,恩智浦、瑞萨和英飞凌将争夺前三名,而意法半导体和Microchip表现出色。
国产MCU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Q2业绩有所回暖,行业景气有所回升。随着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深入发展,车规级MCU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有多家国内MCU上市公司已推出车规级MCU产品。
航顺芯片经过多年发展后为更快速的人才集聚和弥补核心技术商业化,采取先投资,双方团队磨合后并购32位MCU研发公司成都蓉芯微,强强联合。
2023年似乎是全球微控制器单元(MCU)市场一片波澜壮阔的一年。根据市场最新预测,全球MCU出货量预计将同比下滑近10%,而平均售价(ASP)却预计上涨12%左右。这显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迫使各大MCU供应商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市场策略。
在2022年,全球TOP5 MCU大厂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时间来到2023年,此时MCU行业大部分厂商的最新业绩都已经披露完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去库存调整,目前MCU大厂的业绩情况如何?他们是如何看待当前以及未来MCU行情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五大MCU厂商怎么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期 MCU(微控制器)部分料件库存出现回补现象,导致市场价格出现波动。由于供应链失衡以及全球疫情影响,半导体产业在过去一年中备受关注。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产能紧张,业界传出涨价趋势。
近期汽车半导体大单满天飞。种种迹象表明,经历前两年的缺芯行情后,在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新四化”的加持下,包括Stellantis、比亚迪、蔚小理、北汽、上汽、广汽等众多厂商都开始在培养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以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供应链的稳定。
台湾半导体制造巨头台积电已经成功协商,将在欧洲新建一家工厂,专攻车用MCU(微控制器)的生产。
资料显示,瑞萨电子在过去十年的前五年一直是最大的MCU供应商,霸主地位可谓是牢不可破,但在2016年,NXP与Freescale的强强联手不仅让瑞萨电子痛失MCU龙头宝座,还蚕食了其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市场,要知道在2014年以前瑞萨电子控制了全球车用MCU芯片市场近40%的份额。
预计到2025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208亿美元,国内MCU企业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从上市的MCU公司2023年Q1的表现来看,专注于消费类市场的公司仍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车规级MCU产品成为头部厂商跨越周期的重要突破口。青黄不接之下,属于国内MCU上市公司的修炼之路仍然漫长。
近日,国内领先的智能硬件供应商灵动股份在深圳发布了一款基于STAR-MC1的MCU新产品MM32G5330。
3月15日消息,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美的集团在互动平台上表示,2020年至2021年主要投产MCU(微控制器)芯片,并于2021年开始量产,全年量产规模约1000万颗。美的集团从2018年就开始宣布进军芯片制造,成立了美仁半导体公司,2021年1月,他们又成立了美垦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8月12日消息,据彭博社报导援引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于11日发布的报告指出,7月全球芯片平均交期为26.9 周,低于6月修正后的27 周,已连续第三个月缩短。显然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正在缓解,不过报告也指出,虽然整体指标有改善,但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MCU)供应(特别是车用和工业芯片)依旧吃紧。
近年来,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交织共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出现阶段性及结构性的失调。尽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与供应链受限的状况,灵动微电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定推进产品和技术创新,重点布局并研发与市场高度契合的新产品,使得公司迎来快速发
copyright 2010-2021 hqhuy.com,Inc.All right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830-6691 粤ICP备05106676号 经营许可证:粤B2-20210308
登录
请问您是:
采购商 工程师 在校学生 其他
您希望看到什么内容:
电子资讯 技术文章 PDF资料 电子论文 其他